时事微观观察丨让中华文明瑰宝永存,造福子孙
- 编辑:admin -时事微观观察丨让中华文明瑰宝永存,造福子孙
2025年10月,拥有605年历史的故宫将迎来建馆100周年。在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之际,故宫博物院特别推出了“百年关怀——从故宫到故宫”展览。故宫博物院以200件(套)重要文物和文献展示故宫博物院10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立体阐释中华文明的突出特色。 △2025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故宫博物院参观“百年保护——从故宫到故宫”展览。 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此考察。书画精品,以及青铜器、玉器、瓷器等大量文物。“故宫博物院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总书记认真听取讲解,不时驻足观摩询问相关情况,表达了对故宫博物院人在新起点上弘扬优良传统、履行光荣使命的热切期盼。一条文化,一百年传承,万千气象。新时代以来,故宫博物院这座承载着中华文明基因的雄伟宫殿,谱写了中华文明延续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展览时指出:“保护好故宫,充分发挥故宫作用,是国家的大事,也是故宫人的光荣使命。”中华民族已有数千年历史。到2024年底,故宫博物院藏品数量将突破195万件(套)。这是故宫博物院第五次文化文化深化和延续的成果。在“百年守护——从故宫到故宫”展览中,有一场跨越千年的“凝视”——两千多年前的空栏玉、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清代的金瓯永古杯一字排开。他们共同带来了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精神,寄托了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 △2025年9月,公众在“百年守护——从故宫到故宫”展览上观赏莲鹤方壶。从“一份文化遗产”的传承到维护与保护“万事万物”的蜕变,本次展览不仅展示了文物之美,也让人们了解到了保存之不易、传承之不易。展览中聚集了《博远扎》、《五牛》、《清明上河图》三件国宝。他们都经历过时代的动乱和变迁,或差点迷失在异国他乡,或因岁月的流逝而支离破碎。最终,他们都在国家力量的全力保护和保护下回到了紫禁城。展厅墙壁上,一幅古老的云彩展示了1933年紫禁城文化人物聚集在太和门广场准备装运的场景。抗战时期,大批重要文物避敌南迁。战火弥漫天空,但文化遗迹大多完好无损。 “人们仍然在那里,文化无数仁人志士誓死捍卫,让国家财富安然无恙。△紫禁城内展示的掐丝珐琅太平象征着“自己的财富自己知道,不要愤世嫉俗”。习近平总书记有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胸怀,叮嘱“让中华文明传承者永垂不朽,造福子孙后代”。 “保护好、管理好承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新时代以来,故宫博物院将继续传承和深化“视国宝为生命”的信念,推动故宫建设安全化、学术化、数字化、活力化,各项活动蓬勃开展。习近平,我国博物馆事业空前繁荣。首先是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作用,满足人类生活和文化的需要。 》 △2025年9月,观众在《保护的世纪——从故宫到故宫》展览中观看了五幅牛像。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开放面积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宝被“锁定”。新开放的乾隆花园为第一院,在第二院,观众可以欣赏到以《兰亭序》为灵感的寒商亭、以古槐树命名的古华轩,以及深邃的岁初殿。站在新的起点上,故宫博物院如何传承优良传统,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记者在参观展览时明确要求故宫博物院“坚持文物属于人民、为人民服务,加强保护和保护”。d修复文物,提高文物改造生活和利用水平。” △2025年9月,故宫建福宫,2026年《故宫日历》4、不同版本的模型满足了人们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激发了更多的爱与共鸣,是文明时代的最好呼应。从“故宫文具”到“故宫猫”鼠标垫,以故宫文物和文化联系为基础的创意产品不断破圈,特别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家”,还将传统文化以时尚、友善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在保护故宫古建筑及其藏品的前提下,遵循完整、改造、复兴,为故宫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转型,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到2024年底,故宫博物院106万件文物将以高精度数字化格式收藏、筛选、整理,向公众开放。超过10万件开放的数字文物,形成了覆盖线上线下的立体网络。”我参观了法国卢浮宫和中国故宫博物院。它们蕴藏着数千万件艺术珍品。吸引人们眼球的是它们所展示的多元文明成果。”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话令人印象深刻。中国博物馆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中国文化的客厅。文明的财富是相辅相成的。 “故宫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历史交汇——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的变迁”和“故宫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中法交往”展览……党的十八大以来,故宫博物院介绍了近30种中国共产党文化,故宫博物院介绍了近30种中国共产党文化欧美党界相关人士30人,多次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举办文化文化展,并参加海外合作机构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举办的文化文化展。跨地区、跨国家的交流与对话尝试,文明提供了深刻的见解。 △“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历史相遇交流展”将于2024年在故宫博物院举办。2017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陪同外宾参观故宫历史时介绍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指出“故宫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习近平总书记此时观展,勉励故宫博物院“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重要窗口”。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开放、团结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源泉。从开展中外文物展览展览、创新举办重要国际会议等作为开展国际合作、形成国际标准的“太和论坛”,故宫博物院已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展示中华文明之美,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故宫博物院在中华文化语境中延续,谱写时代辉煌篇章。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各领域提出了“十五”期间的战略任务和关键举措。其中之一就是“激发全民族的创新文化创造力,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经过一百年的逆袭,如今故宫博物院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保护、传承、展示中华伟大传统文化,向世界讲述古老而鲜活的中国故事。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创造了五千多年辉煌文明的中华民族必将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创造新的更大的智慧。
编辑:聂越
